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多同学对生物感兴趣源于对实验的热爱。实验教学和实践作业是生物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落实新课程标准,八年级同学们结合所学《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利用国庆八天假期,动手进行生物实践,制作美味的米酒,让学生们体会中国传统的发酵工艺,同时感悟生物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一、米酒的制作方法
老师在课堂上向同学们展示了米酒制作的视频,详细讲解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让我们先一起学习吧!
活动目标:
学习并掌握米酒的酿制方法,进一步理解思考微生物与食品制作之间存在怎样紧密的联系。
材料用具:
糯米1000克、凉开水、市售酒曲1袋(8克)、洁净的容器、蒸锅、筷子、蒸布、保鲜膜、一次性手套。
步骤与方法:
1.将糯米放在容器中用水浸泡8小时左右,把米淘洗干净。
2.在蒸锅的笼屉上放上蒸布,将糯米倒入,铺平,盖好锅盖,蒸熟。将蒸熟的米饭放置到用手触摸微热(30°C)的时候,放入清洁的容器中。
3.淋上一些凉开水,将米饭拌开,将酒曲分2—3次撒在糯米饭上拌匀,然后将糯米饭压实,中间挖一个凹坑(酒窝),最后上面撒上一层酒曲。
4.把容器盖好,并采取一定的保温措施,如用毛巾将容器包裹起来。
5.将容器放在温暖的地方,冬天可放在暖气旁或地暖上,或采取其它合适方法提高温度,使其温度保持在30℃最适宜 ,时间48小时。(夏天制作米酒,保温时间适当缩短。)
二、优秀作品展示
让我们来看看同学们精心制作的米酒吧!
八(1)班:叶海芸 张晴岚 王文昊
八(2)班:刘雯 廖天佑 戴晨皓
三、活动总结
本次实践活动是一个跨学科实践活动,涉及微生物与食品制作,涉及生物学与传统特色饮食文化的综合,融合信息技术创新,很好地体现出初中生物学跨学科实践学习主题。
同学们亲自动手进行实践,结合发酵原理,进一步理解了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了动手实践的能力,提高了生物学核心素养。学生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提升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利用剪映等新媒体软件将动手制作米酒的过程,自己配音,配上优美的音乐,制作成精美的视频,融合时代,培养多种技能。
在“双减”教育背景下,赣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秉承“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教学理念。关注课堂,更关注通过创新实践育才,铺就孩子们长远发展之路。通过学习探索、体验与培育,引领学生在神秘莫测的科学世界尽情遨游。
附:获奖名单
一等奖
叶海芸 张晴岚 王文昊 戴晨皓 廖天佑 刘雯
二等奖
盖子嫣 凌睿辰 李妍霏 刘秋文 廖雨涵 王珺 徐延昭 赵添
三等奖
廖依琳 罗悦语 陈烨晖 张溢桐 曹美琪 黄雅婷 杨苒 张伦胜
黄奕鑫 胥杜凯 杨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