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检验和提高新岗教师的教学水平,进一步夯实新岗教师教学基本功,为新岗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互动的交流平台,根据学校前期蓝青结对工作要求,近日学校开展了新进教师汇报课活动。
本次活动语文组共有五位教师汇报,分别是:侯妤,申凤兰,谢子琦,叶国云,龙丽丽。
侯妤呈现的是《理解性默写专题课》,讲解分为三部分。首先是“情”。先通过叶嘉莹女士的一段话明确学习古诗文的意义,再经由古诗词填空感受古诗词中蕴含的情感,感受古诗文的语言魅力。然后是“法”。将理解性默写的填空练习转变为闯关游戏,由易到难,由字到句,提炼答题步骤,明确理解性默写的答题技巧。最后是“练”。发给学生一张默写题卷,做为作业。教学过程充分关注学生体验,关注学生感受,从学生的认知与兴趣出发,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申凤兰呈现的是复习课—病句辨析与修改。首先,运用情境教学法,构造了一个语文的“武林”,和能破除语句弊病的“宇文大侠”形象。然后,在任务一中通过宇文大侠修改破除“叶孤城故事”的弊病,带学生练习辨析和修改病句,并总结常见的病句类型,即“武林九大害”。随即,任务二,设置了一个后辈对“宇文大侠”的挑战,让学生接受挑战做连线练习,检测是否能识别病句类型,做完练习则引导同学们总结方法,即“宇文大侠”的秘籍一——“六注意”,再直接分享病句修改的步骤,称为秘籍二——“四字诀”,最后再展示口诀——“内功心法”,让学生将所学融会贯通。最后设置任务三——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运用今日所学去破除语句之弊病。课堂通过情境创设导入,教学符合学情,适合七年级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武侠世界”的话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对课堂的关注。重难点突出,并且在授课中完成了重难点的攻克。讲练结合的形式符合复习课的要求。
谢子琦的课题为《古诗里的绵绵秋思》。第一环节为情景导入,设定四位诗人来信,引导学生沉浸到四首诗歌的学习中,完成接下来的三个任务。第二环节为朗诵诗歌,通过个人读、学生互评和集体读的方式帮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寻找诗歌之间的共同点。第三环节为感受意境,在此环节先出示四张图片,让学生根据诗歌选择对应图片,从而把握诗人在四首诗歌中抓住的不同秋季景象。第四环节为情感把握,教师出示四位诗人的身世资料与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品乐之秋思,亦可有愁之秋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和活动形式,使学生更好地领悟和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任务注重思维训练,去寻找秋季的其他代表性景物,回忆自身在秋季的感受,为之后的写作环节做铺垫,层层递进。
叶国云老师选取了《西游记》第27回作为精读的文本,课堂重要内容之一是梳理“三打白骨精”这一故事情节,同时分析几个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最后从内容中提取出“三复情节”这一典型的古典小说的情节模式,让学生充分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将“三复情节”的写作手法加以运用。本节课由“精读”发现“三”的奥秘,进而探究出“三复情节”这一写作手法,运用于写作实践中。所学教学内容较好地兼顾课本内容、复习任务与研究性学习的要求。
龙丽丽老师的课题为《探本溯源辨词义——古汉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创设了情境任务:假期临近,赣州市汉字公园即将举办“汉字讲堂”系列活动,如果邀请你做一名讲解志愿者,请你为大家讲解一到两种古汉语词义的推断方法,帮助前来观赏的游客更好地理解公园中的汉字。任务驱动课堂,学习任务一为:“六书”造字探本义,分两个子任务:1.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探究“绝”在以下文本中的含义。2.古汉语一词多义,极难记忆。有什么方法更好地记忆呢?许慎为我们提供了六种造字法: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3.当我们在翻译中遇到没见过的字,你有没有办法推测出它们的含义呢?猜一猜以下汉字的词义,并说说你猜测的理由。学习任务二为:词义引申建联结,分两个子任务1:在汉字公园的石壁上有以下两个字,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这两个词的本义联想它们各自的引申义有哪些?并说说你是怎么想到这些引申义的。2.请结合所学方法写出以下两个实词小故事中的“道”和“除”的含义。在课程设计上,本节课的目标和重点放在了如何通过几种造字法(尤其是形声)推断本义,以及通过本义与引申义建立起某种联系。
五节课都注重情境的创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知识的讲解过程中,循序渐进,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表达,做到了以生为本。同时,五位老师都注重教学过程的教学评一致性,以学定评,以评促学,真正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教”以共进,“研”以致远,砥砺前行!(供稿:初中语文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