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共进,扎根课堂,共促成长 ------赣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初中数学组校级课题研究课例系列展示(二)

发布者:发布时间:2021-11-19浏览次数:

“以课题带动教研,以课题共促成长”,以引领为导向,注重课堂实效,为进一步推动课堂教学变革,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师水平,切实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自主应用能力,扎实深入推进课题研究工作,让课题推动教育教学的发展。为此赣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初中数学教研组举行校级课题研究成果展示活动。

赣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初中数学组课题研究课例展示安排表

(2021.11.17)

时间

课题名称

研究课内容

班级

执教者

14:20-15:00

基于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学生自主应用能力培养研究——以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课为例

《整式乘法的几何意义》

八1班

张水英

15:10-15:50

《图说整式乘法》

八3班

王普平

此次活动研究课是两名数学教师张水英老师与王普平老师根据八年级上册的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这一章的内容进行同课异构教学。

张水英老师的这节课中由特殊到一般,由浅入深。从开始简单的复习引入,到通过完全平方和公式的几何意义入手,引导学生思考有几种拼图思路,如何由拼出的图形得到恒等式?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如此让学生利用“等面积法”拼出一般的多项式乘多项式的图形并得出相应的恒等式。并且由二维的等面积法能否类比推理到三维的等体积法呢?尤其最后一个发现与探索的问题留给学生很深的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去拼拼图,利用这种轻松愉悦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并且让学生讨论交流后上黑板展示小组成果,让学生勇于表现自己,战胜内心的恐惧感,不断让学生有成功的美好体验,让学生乐学数学,好学数学。整堂课程流程顺畅,时间把控精准,学生学后有效果有体会。

王普平老师的这节课,以老王家的院子扩张这一条主线,通过问题串,由一般到特殊,深入浅出,整式的乘法中所有的式子都一一用几何图形得到完美的诠释。先通过提问学生复习整式的乘法中的公式,然后由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几何意义入手,再到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图形的分割与拼凑,最后让学生通过图形解释完全平方公式以及平方差公式。特别是平方差公式用图形中的等面积法的时候重点内容重点讲,难点一一突破。并且让多名学生同时展示自己的拼图成果更好的节约了时间。并且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去分割拼凑图形得到恒等式。整个课堂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题目设计由易到难,很有梯度,一环扣一环,内容充实,课堂氛围很好,王老师点拨精细简练,同学们都踊跃举手发言,深入剖析恒等式是如何得到的。

此次活动课题组全体成员参与,课后老师们真诚交流,畅所欲言,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以及见解与看法,让整个校园充满了浓厚的教研科研氛围,也让初中数学组的老师们成为寒冬之下一道温暖亮丽的风景线。

此次两节课题研究同课异构课,深入研究探索了整式乘法的几何意义,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充分展示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平常的教学也应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运用数学思维的能力。两位老师的教学思路清晰,设计合理,重难点突出,课堂流程顺畅,问题设置环环相扣。图形变换,分割拼凑,规律总结都由学生一一展示完成,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理念。同时教师的教学过程中适当总结完善,进一步体现数学的严谨性。引导学生将掌握的方法类比应用到其他数学问题当中去,从而让学生掌握数学中最本质的思想方法,而且在往后的学习中真正做到举一反三。课堂氛围生动活泼,学生讲解思路清晰明了,获得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但整个课堂中也还有比较多要注意的地方,比如课堂内容的容量是否恰当?学生的讨论时间是否可以把握得更准确一些呢?在讲课过程中,精炼语言很重要,不要总是担心学生没有听清,重复的语言最好少出现。对课件中插入得视频如何恰当得应用是还需要更多的思考。这对我们以后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启发,也值得我们对自己平常的教学有更深入的反思。

学校教研工作的开展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帮助教师们更快速地进行专业成长,更是我们教学工作实践的需要。我们始终保持着终身学习的态度,将研究精神贯彻到底,在教与学中不断转换角色,共同探究研讨,共促成长。坚持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扎根课堂,让课题研究生根,让教学充满创新。

文稿:张水英

扫一扫分享本页
/_s201/ce/65/c3333a118373/page.psp

通知通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