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研为犁深耕课堂,附中教师共探教学成果培育新路径

发布者:科研处发布时间:2025-03-17浏览次数:

"教育变革的星火,始于深耕课堂的智慧积淀。在"双减"深化推进的教育新生态中,赣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蓉江校区于3月14日在合班教室举行"凝练教学成果·探索培育策略"主题培训。全校140余名教师齐聚一堂,在科研思维的碰撞中探寻教育创新的破题之道。活动由学校校长助理、正高级教师李洁担任主讲人,她以“问题导向+案例解剖”形式,以系统思维重构教师科研认知图谱,为教学成果培育提供新思路。

从“经验”到“范式”:让教育智慧可复制

“教学成果不是偶然的昙花一现,而是系统培育的智慧结晶。”李老师结合教育改革背景指出,当前教育亟需将碎片化经验转化为可推广范式。并通过解析李吉林“情境教育”深耕36年斩获国家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李庾南60年专注班级育人两度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经典案例,揭示教学成果培育需“十年磨一剑”的坚守与创新。

解题“三问”:锚定科研育人坐标

培训直击三大核心问题:成果定位--以教育部评审标准为尺,强调成果须“真解决教学痛点,真提升育人质量”; 培育导向--梳理“问题驱动-实践验证-辐射推广”培育链条,建议教师建立“教学日志-课例研究-成果孵化”成长路径;  凝练策略--现场拆解获奖案例,提炼“小切口、深挖掘、显特色”的实操方法论,指导教师将日常创新转化为系统性成果。

培训过程中,李老师结合具体案例生动形象地分享了完整的培育路径 。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讲解,让抽象的理论和方法变得通俗易懂,进一步开拓教师们的科研视野,激发他们在交流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为科研工作的开展注入新的活力。

向美而行:教育者的四维修行

最后,李洁老师引用全国知名班主任郑英提出的"教育人生四维度"为理论框架,为教师专业成长构建进阶式发展模型:以"行者"之姿延伸教育生涯的长度,在持续精进中突破专业边界;以"学者"之志延展学科融合的宽度,借跨界思维重构教学认知体系;以"智者"之思淬炼教育理念的深度,通过批判性思考抵达育人本质;以"师者"之心提升教育情怀的高度,用生命关怀赋能学生成长。这一兼具人文温度与专业厚度的发展体系既为教师提供了"四位一体"的成长范式,也为此次专题培训注入了知行合一的研究动能,最终在"理论建构-实践转化"的双向对话中实现专业引领,使培训活动在思想的同频共振中圆满落幕。

据悉,学校将启动“教学成果孵化计划”,通过组建跨学科团队、建立校级成果资源库等举措,助力“草根经验”向“精品成果”跃升。当成果转化意识成为撬动课堂变革的杠杆,那些看似静默的教研深耕,终将在教育生态中催发裂变能量,让散落的教育智慧凝结成可复制的育人范式,让每一份探索的微光汇聚成推动教育变革的星河。



扫一扫分享本页
/_s201/ce/65/c3333a118373/page.psp

通知通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