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思并行,聚力成长——蓉江九年级“5+2”智慧课堂交流研讨课活动小结

发布者:2023级蓉江初中发布时间:2025-10-21浏览次数:

为进一步落实学校5+2智慧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推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从理论走向实践,提升整体课堂教学实效,101417日,蓉江校区九年级开展了5+2智慧课堂交流研讨课活动。各学科教师通过课堂展示、课后研讨等形式,互学互鉴、共同提升,为后续优化教学策略、打造高效课堂奠定了坚实基础。

语文组侯妤老师——《我的叔叔于勒》

侯老师的课堂以探究文章主题为重难点,巧妙创设“侦探查案”情境。通过引导学生合作分析“杀死亲情的凶手是谁”,紧扣文本层层深入,逐步明晰主题。整堂课践行“以学生为主体”理念,将课堂主动权交还学生,教师则精准搭建教学框架,进而逐步达成教学目标。

数学组冯嗣扬老师——《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

冯老师这节课围绕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核心知识展开。先从点的对称入手,回顾关于x轴、y轴对称的性质,再引导学生探究原点对称的性质。随后通过四问由特殊到一般,启发学生思考任意点对称问题,还补充了直线、抛物线的原点对称情况,内容丰富且有难度。

数学组范心意老师——《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

范老师这节课以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关系为核心线索,延伸出与其他数学知识相结合的题型,通过引导学生审题、解题,培养其逻辑推理能力及数形结合、化归思想。课堂全程落实教学理念,给予学生充足自主学习机会,保障其对知识的深度思考。

英语组李婷老师——What are the shirts made of-writing?

李婷老师教学依逻辑设计环节,衔接自然流畅,助力教学目标逐步落地。开篇用“鸡排哥视频导入景德镇,迅速抓住学生注意力。接着引导学生聚焦教材,让学生明确引入主题描述特点总结意义的写作框架,帮助其建立写作整体思路。最后展示环节采用4人小组合作模式,既提升了写作效率,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政治组谢珍兰老师——促进民族团结

谢老师的课堂以新疆为主线切入教学。课上,教师呈现丰富的视频与图片素材,并未直接灌输知识,而是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新疆的发展变化。这种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课堂兴趣,学生参与积极性高,整个课堂氛围活跃且良好,既让学生直观感受新疆的发展,也深化了对民族团结主题的理解。










历史组张伟涛老师——日本明治维新


张老师这节课的主题为日本明治维新选用鹿鸣馆这一和洋折中的历史建筑图片作为课堂导入材料而后逐步厘清明治维新前后的社会历史沿革,探究内在的历史逻辑与时代机理,力求促进学生增广见闻,厚植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物理组周云老师——《电路创新设计展示》

周老师这节课以“电路创新设计展示”为核心主题,设计了4个设计挑战并结合AI依次展开,以回答正确显示器的设计和楼梯双控灯为重点,让学生积极设计电路问题及答案,涉及了体育文化及各学科知识。他通过电路连接实验,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课堂氛围活跃,有效落实了电路创新设计的教学目标。

化学组吴平平老师——《水的净化》

吴老师这节课以“水的净化”为核心主题,依“导—探—研—展—评”流程设计教学环节,将水的过滤操作定为重难点由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实验,亲身参与“过滤”与“吸附”操作。这一过程不仅让学生深刻感受化学学科的魅力,还充分调动了学习兴趣,课堂互动积极,整体氛围活跃,有效达成了教学目标。

听课议课研讨环节

听课后,校级分管领导、年级领导与各备课组教师迅速投入评课研讨活动。老师们以学校“5+2”课改理念为根本指引,围绕各学科交流研讨课展开热烈交流,尤其是聚焦“导—探—研—展—评”教学环节的设计与落地,各维度深入剖析课堂细节,提出优化建议。在思想的碰撞与观点的交融中,大家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要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三尺讲台展风采,课堂智慧共汇聚。本次交流研讨课活动虽已圆满落下帷幕,但它并非终点,而是年级教师团队在教育探索之路上的新起点。老师们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秉持革新教学的勇气,不断探索教学新方法、新思路,为课堂持续注入创新活力。




扫一扫分享本页
/_s201/ce/65/c3333a118373/page.psp

通知通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