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提升综合实践能力,赣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章贡七年级于4月2日下午4点30分举办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会。活动以
“研思并行探真知”为主题,8个课题小组基于校园生活、传统文化、自然科学等方向展开探究,展现了七年级学子善思善研、知行合一的青春风采。
课题多元聚焦实践,成果丰富彰显创意
本次展示会涵盖非遗传承、文学研究、校园心理、数学建模、植物观察等8个领域,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实验分析、问卷调查等方式,将学科知识与实际问题紧密结合。活动充分体现了附中“深度学习”理念,为七年级学生搭建了展示协作能力与学术潜力的平台。
1.传承非遗、走进“陶源”
七年级(1)班朱雨莉小组在温庆英老师指导下,以陶艺文化为切入点,通过文献研究与实地探访,梳理非遗陶艺的历史脉络,并尝试设计陶艺作品,展现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交融。

2、从赣南特色小吃看客家文化
七年级(2)班彭君浩小组在施春玉老师带领下,深入调研赣南小吃背后的客家民俗,以宁都肉丸、南康荷包胙等为例,挖掘饮食文化中蕴含的族群迁徙记忆与地域生活智慧。

3、探索校园心理情景剧对中学生社交技能的提升作用
七年级(4)班赵佑琳小组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通过设计心理剧剧本、组织班级演出,在肖丽华老师指导下,以数据分析验证情景剧在沟通技巧、团队协作等方面的教育价值。

4、《西游记》创作模式研究
七年级(4)班郑子墨小组在黎思老师指导下,从叙事结构、人物塑造等角度分析《西游记》的文学创作特色,尝试探索古典名著对现代文学创作的启示。

5、基于Scratch的摩尔斯电码应用
七年级(6)班杨苏恒小组结合信息技术与通讯原理,在许龄之老师协助下,利用Scratch编程模拟摩尔斯电码的编译过程,生动演绎科技与历史的跨时空对话。

6、学校田径运动会比赛场地设计——以赣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田径场为例
七年级(7)班陈永强小组以本校田径场为例,在欧阳兆福老师指导下,通过实地测量与数学建模优化跑道布局,提出兼顾安全性与实用性的设计方案,展现工程思维的现实意义。

7、探究密码中的数学——以凯撒密码为例
七年级(9)班国永明小组从数学学科出发,在欧阳兆福老师引导下,研究凯撒密码的加密原理,设计简易密码转换模型,探索数学逻辑在信息安全领域的应用场景。

8、观察多肉类植物的生长
七年级(9)班彭雯琪小组在龙诗玉老师指导下,通过长期观察多肉植物的生长周期与环境适应性,记录光照、水分对植物形态的影响,形成科学养护指南,传递生命教育理念。

深耕实践育素养,砥砺研思向未来
展示会上,各小组通过PPT讲解、情景剧片段演示、编程成果展示等形式,将研究过程与结论生动呈现。七年级年级组长欧阳兆福老师总结指出:“七年级同学的研究选题贴近生活、方法规范严谨,既有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解读,也有对科技应用的实践探索,展现了附中学子‘从课本走向实践’的探索精神。”
此次活动不仅是对学生综合素养的一次检验,更是学校推动“五育融合”的生动实践。未来,附中将继续以研究性学习为载体,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创新求解,为终身学习能力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