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心得/九年级学生赴武汉研学

发布者:发布时间:2024-04-16浏览次数:

进华师一之校园,瞻华师一之风采

胡馨怡

杨柳依依,草长莺飞。在这个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季节,我们何其有幸能在老师的带领下进入华师一美丽的校园参观学习,并走进课堂沉浸式体验华师一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

青树翠蔓,蒙络摇曳,参差披拂,漫步于华师一宽阔平坦的路上,运动的人随处可见,有踢毽子的,有打排球的,也有跑步的,他们的脸上总是洋溢着自信灿烂的笑容,充满青春的活力与激情。从他们的身上,我感受到了青年人的朝气蓬勃,意气风发。

初来乍到,难免忐忑。而学姐学长们的热情如春日暖阳一般,使我的心田间淌过涓涓细流。学姐的亲切问好、学长的温馨提醒……细节之处,足见修养,足见真情。

课堂上,老师讲解细致认真,富有耐心,讲解的只是深入浅出,可谓循循善诱。小小的一个“器”自,能引出许多与此相关的内容——器能盛纳万物、利器能成匠心之作、国之重器……学姐学长们回答问题也十分积极、角度多样,思维敏捷,学识渊博。课堂气氛轻松愉快,笑声连连,愉快之时学到知识,笑声之中感悟道理。晚上同优秀学长的交流学习也解答了我心中许多的困惑,使我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这一次的研学之旅让我开拓了不少视野,受益匪浅,其中学到的知识道理将化作宝藏令我终身受用。感谢华师一全体领导、师生的热情相待,也感谢我的母校——赣南师大附中领导、老师对我们的悉心栽培和关照,让我们拥有这次弥足珍贵的机会来到武汉研学。我将名字终生。

研学感悟

黄薇

绿叶新长,花苞初放,我们跟着春的步伐,来到了华师一附中,开启一段美妙而深刻的旅程,欣赏一场教与学的典范.

这个学校不一般。刚站在校门口,我的脑海中就浮现出这个想法,虽然在来之前就听闻过华师一附中的显赫事迹,但百闻不如一见,面前的大门宏伟壮观,巨大的岩石上镌到着烫金的字休,尽展不凡气度。

进入校园,周围的一切事物对我来说都是新奇的——陈旧的飞机,精致的校史馆,伫立的遗址……

古老与现代碰撞,历史与现在交融,无不让人心驰神往。

于是在第二天,我便切实体会了华师一附中的的学习生活.与印象中“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学霸的形象不同的是,他们待人十分热情,会与我们分享课本,带领我们去每一个教室,耐心回答我们的问题。

在学习上,她们也十分优秀。每一课,他们都抬起头认真听讲,会积极回答老师问题,他们思维敏捷,声音洪亮,不卑不亢,能条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下课后,若有不懂的问题,他们也会积极与他人讨论交流,并且有良好的预习习惯。在他们身上,我能感受到少年的朝气,奋斗的热血与未来的期盼。他们上所具有的自信,开朗,勤奋与自律深深折服了我。

不仅如此,华师一附中的教师也十分与众不同。上课时老师的声音能清楚地传遍全班,会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教学风格也各有特色:英语老师会组织学生每天课前朗读自己写的一篇英语文章;语文老师谆谆善诱,妙语连珠,让人恍然大悟的同时也令人忍俊不禁;数学老师用语简炼,讲题时直切要点,干货满满..……这些风格迥异的老师,也是华师一附中一抹亮丽的色彩。

所以,在经历了一天的学习后,我才真正领悟到华师一附中的教学理念——“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学习学习,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要主动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老师善于授教,互相学习,这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即教学相长。华师一附中就给学生提供了这样的环境,培养学生管理时间与自我的能力,同时开设的许多活动又给学生的紧张学习带来乐趣。只有主动学习,劳逸结合,学习才有动力,学习才能高效。这也是我们需要学习的。我们应以华师一附中的学生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合理管控自己,不负青春,奔赴梦想!

研学感悟

刘芷霁

研学之旅,整装出发,初临校园,华师一附,交流学习,心有所感,在此而发。

一进学校正门,华师一附中的“華”自便矗立在广场中央,它不仅是华师一附中校园的标志性建筑,也时刻提醒着学生每天崭新的开始。随后我们在学校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华师一附中的校史馆,了解了它过往的成就和办学理念。其中“把方法教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便是理念中心。华师一附中在校园内开展了许多学生课内活动,而作为兄弟学校的我校——赣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也学习它的理念,并结合本校实际进行创新,开设了游泳课程、管乐队等。

第二天,我们走进华师一附中的高一课堂,与他们共同学习。在课堂上,学生踊跃发言,老师耐心引导,形成了一种和谐融洽自律向上的学习环境,学生和老师之间教学相长。在课后,学生主动询问课上没有理解透彻的问题,从不让问题“过夜”直至腐烂。面对与老师不同的想法,学生不会轻易否认自己的观点,而是同老师辩论直至观点一致。华师一的学生也十分懂得利用闲暇时间来补充不足,而这需要他们有强大的毅力与自我控制能力,要他们克服惰性,方能到达“真我”,但他们并不因学习压力而呆板沉闷,他们积极参加运动,恰恰也是其他许多学校所没有的。华师一“散养式”的教学模式背后是学生超乎常人的毅力和自控能力,这正是我不足的,也是我应该学习的地方。

人生路上每一站都会有不同的风景、不同的收获。这一站——华师一,让我收获丰厚。

研学感悟

马紫慧

在这次华师一研学中,我收获很多。走进班级,迎面而来的是学长学姐们亲切的微笑,我坐在一位学姐旁,由于桌面狭小,我只能在腿上写字,学姐迅速收拾了她的桌面,主动邀请我共享桌面。高中课程很深奥,我有许多疑问向学姐提出,她也会耐心为我讲解,主动带我们熟悉校园。

我问学姐为什么华师一课程安排不多,你们却能保持那么好的成绩呢?学姐告诉我,他们的自由时间确实多,假期也不少,甚至是武汉唯一周六周日不上课的学校,但是学生们都很卷,人人都是卷王。学校和老师方面的压力几乎没有,压力主要来源于学生们的互相竞争,我深受启发,自律人有了充足的时间自我反思、查缺补漏使得华师一的学子们个个成绩优异。我想,汪徐校长提出的“把方法教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原来真的是学霸们的秘籍。

学生们原本不该被繁重的课程拖累,要拥有充足的属于自己的时间去自我学习,互相竞争。但是一切的进步都是基于学生自我努力,自我激励,勇于奋进,你追我赶的竞争精神,以及这种竞争精神早就的良好弄后年的学习氛围。作为初三的学生,我们也应该以他们为目标,坚持自律,在集体中培养竞争精神,为学弟学妹们做好榜样,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遇见“盖哥”

赵家瑞

在华师一附中的一天跟班学习中,我认识了以为称作“盖哥”的朋友。华师一的教室里人人都在埋头苦学,但我总觉得盖哥比他们努力得多,不同于别人的整洁,他的桌面略显杂乱,可所需的书却总能被快速找到。他也不像一些大声喧哗的同学,总是安静地学习。

盖哥坐在最后一排角落,上课时总是搬椅子到第二排,用别人的桌角鞋子,辛苦地听课。原来他的耳朵听力不好,稍微远一点,就听不清别人说话了。他用左手写字,方正美观,原来他的右手从小时受伤,写不了字了。但他却笑口常开,每天辛苦地来回搬椅子却不申请换座位。我不禁思考,他是克服了如何的困难,经过如何的磨炼,才坐进这中国一流中学之一的华师一附中。他在自习课时也耐心地帮我和同学讲解化学题目,仔细翻看我们的练习、试卷。虽然他比我们大一岁不到,但在我心中的形象却异常高大。

在华师一巨大的广场中,几百人一起做操,盖哥瘦小的身躯格外渺小,逐渐被人海淹没,虽然不知道他是否能听清体操的音乐,但他一定一直在努力地听,不仅听,而且他一直在努力。我没有他的联系方式与照片,但他必定将一直留存在我初三的宝贵回忆中。

扫一扫分享本页
/_s201/ce/65/c3333a118373/page.psp

通知通告